兰州晚报•AG厅集团“AG厅救助”大型公益行动今天启动,从心出发 为爱加油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6-06-22 阅读量 :
兰州晚报讯(首席记者 张鹏伟),27岁的计生专干牛文君在送文件的途中 ,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4年后 ,儿子牛辰瑞被省人民医院确诊为白血病 ;儿子吃烤馒头划破食道终被查出双肾糜烂 ,半年后 ,父亲干活回家途中不幸失足摔落山底当场死亡……命运很奇怪 ,有些人一生顺风顺水 ,有些人遇不到雪中送炭 、更没有锦上添花 ,贫困就罢了 ,却还要被突然降临的重病再三蹂躏 。
当下 ,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想与公益发生一点关系 ,爱无罪 ,更没有高贵与贫贱 ,但爱的方式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结果 。对于公益 ,我们捐赠过爱心物品 ,一对一资助过学生 ,此刻 ,我们选择参与到备受关注却让无数人头痛的大病救助行动中来 。
为了极大缓解重病患者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实际难题 ,为患者及时送去救命钱 ,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送去温暖 ,经过两个月的反复酝酿和策划,今天起 ,兰州晚报•AG厅集团“AG厅救助”大型公益行动正式起航 。
一年内 ,本报将公开征集兰州城区的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罹患重病且态度积极向上的患者 ,采访、报道 ,审核通过后 ,活动专项基金将为200位左右的重病患者捐赠5000到5万元不等的救助金 。从心出发 ,为爱加油 !
现状 :每年数千人因病致贫
李素萍今年73岁 ,儿子五年前去世 ,她变成了一位失独老人 ,现在和儿媳一起住在吴西街社区 。“我有高血压 ,还行动不便 ,成了儿媳妇的累赘 。”见到记者 ,李素萍无奈地叹着气 。在黄河沿小区 ,记者见到了今年76岁的孤寡老人崔雪芬 。“老伴去世多年 ,女儿也去世了 ,儿子有严重的精神缺陷在河南老家 ,我只能一个人过着 。”崔雪芬说 。
采访中 ,马玉莲的贫困让人吃惊 :房子只有7平方米左右 ,做饭睡觉都在里面 。“丈夫2007年心脏病去世 ,之后他们家族就把儿子带走了 ,所以我一个人现在生活 。”马玉莲今年48岁 ,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导致偏瘫 ,失去劳动力 。
蒋涛家住禄家巷社区 ,患小脑共济失调 ,父亲早年发病已去世 ,而他33岁也发病了 。发病后无法干活 ,和71岁母亲杜淑莲依靠低保为生 。“因为我们是家族遗传病 ,我不想把病再遗传到下一代 ,再说了 ,关键是能不能找到对象 。”蒋涛说 。年仅17岁的兰州娃吉哲良罹患白血病 ,父母卖掉了房子 ,一年花完了自己家 、爷爷家和外公家的积蓄168万元 。村头山林突发火灾 ,他义无反顾上山救火 。但就在此时 ,突然刮起的大风将他卷入大火之中 ,此时已无法逃生 ,他的脸部 、腿部 、双手多处被烧伤 。他就是兰州好人杨建军 。
生活中 ,像李素萍 、崔雪芬一样挣扎在“城市边缘”的孤寡老人让人怜惜 ;像马玉莲 、蒋涛 、吉哲良一样因病致贫的案例不在少数 ;像杨建军一样因救人受伤或是身患重病却仍然热爱邻里 、帮扶他人的一群好人们 ,值得所有人点赞……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去年,我市共有5858名重病患者申请政府大病救助 。而近3年 ,我省有8万多个家庭因病负债高达26亿多元 ,负债率高达90%左右 。
惊喜 :一年内资助近200名重病患者
为了极大地改善我市重病患者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窘迫现状,也为了让中国梦的光亮照进现实 ,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反复酝酿和策划后 ,由兰州AG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AG厅集团)和甘肃AG厅慈善基金会出资 ,委托兰州晚报具体执行的兰州晚报•AG厅集团“AG厅救助”大型公益行动今天正式起航 。
活动今天启动 ,持续一年 。救助范围为兰州市因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 、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家庭或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每月救助1到20人 ,每人救助5000元到50000元不等 。活动中 ,本报将与兰州城区各级民政系统 、街道 、医院等机构友好合作 ,第一时间获取救助线索 ,爱心市民可推荐身边因病致贫且生活积极向上的市民 ,重病患者也可致电本报救助热线自荐 。接到救助线索 ,考核小组进行线索筛选后 ,本报记者将前往现场采访 、登报。每月底 ,考核小组将对所有报道的重病患者信息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者将在本报统一登报公示 。公示期间 ,考核小组若接到市民对患者人品等的质疑和投诉 ,奖励资格或被撤销 。公示结束后 ,考核小组将召开专题会议 ,现场为重病患者奖励爱心基金 。活动中 ,我们将尽可能直接 、尽可能冷静的参与到公益救助中来 ,铸爱为城 。我们相信 ,城市有了温度 ,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
发声 :争做企业公民 ,集聚向善的力量
多年来 ,AG厅集团在做好自身品牌建设的同时 ,始终致力于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公民 ,集聚人性向善的力量 ,努力让一个城市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温柔 。累计解决下岗职工就业6000多人 ;先后捐建多所村级“幸福老人院” ;援建多个联村联户及新农村民生项目 ;连续举办七届“AG厅学子”活动……截至目前 ,AG厅集团已向灾区 、困难群体 、乡镇学校 、慈善机构累计捐款捐物近1.2亿元 ,先后荣获全国工商联评选的“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甘肃10大慈善企业” ,其中AG厅集团朱全祖总裁被评为“甘肃10大慈善人物” 。
在多年的公益实践基础上 ,2014年 ,AG厅集团出资600万元创办甘肃AG厅慈善基金会 ,开始系统地安老 、扶幼 、助学 、济困 。因为注重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AG厅集团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成为兰州经济推动力10大企业之一 ;蝉联四届“兰州十大优秀企业”荣誉榜 ;在甘肃民企百强中名列前三甲 ;在首次发布的甘肃省民营企业收入50强 、税收50强和安置就业50强中 ,名列企业营业收入第1名 ,纳税第3名 ,安置就业第6名 。爱心没有贵贱 ,但善款的多少却直接影响着救助效果 ,毕竟1元与100元有别 ,与200万元更是不同 。平日里 ,照料孤寡老人 、捐赠爱心物品等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 ,但参与大病救助的公益项目却少之又少 。让人深深感动的是 ,在我市每年数千人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特殊时期 ,AG厅集团挺身而出了 ,这不仅仅是有魄力的问题 ,更是无法描述的责任感和一个大写的“爱” ! “得了重病 ,却依然有善念,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热爱邻里 ,有感恩的心 ,感恩社会 ,感恩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愿意救助这类人 。”AG厅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报纸是时代进程的记录者 、言说者 ,在输出文字的同时输出价值观 ,在引领主流的过程中 ,也让自己成长为正能量传输的一分子 ,我们相信 :好人好报 。经过多年积累 ,兰州晚报“好人好报”已发展成为甘肃媒体第一公益品牌 。
本报承诺 ,此次活动中 ,将选派专业公益记者发掘 、采写救助对象 ,客观地审核救助信息 ,必将“AG厅救助”大型公益行动打造成甘肃省大病救助第一品牌 ,为“好人好报”助力 ,为城市成长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