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保障房“便车” 四大房企拟融资170亿元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1-08-09 阅读量 :
7月26日 ,保利地产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发行不超过40亿元的中期票据 ,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 ;继6月发布43亿元融资计划之后,首开股份8月3日再次宣布融资50亿元……记者统计发现 ,今年仅首开 、保利 、栖霞建设 、信达地产四家房企就以保障房之名拟融资170亿元 ,那么这些钱真的全部用于保障房吗 ?还是欲搭保障房便车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又有谁来监管这些资金的使用呢 ?
保障房建设3%的利润率很难吸引房地产企业 ,特别是在今年房企资金链普遍感到紧张的时候 。然而 ,事物具有两面性 ,在开发商融资基本处于“大门紧闭”的背景下 ,保障房却有“可乘之机” 。 8月3日 ,首开股份发布公告称 ,为满足公司保障房项目建设需要 ,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而在两个月前的6月3日 ,首开股份刚刚公告拟发行不超过43亿元中期票据 ,理由同样是用于保障房建设。 首开股份并非特例 。7月26日 ,保利地产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全票通过公司发行不超过40亿元的中期票据 ,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 。 此外 ,栖霞建设和信达地产也分别计划发行17亿元和20亿元的中期票据 ,用于保障房建设 。上述四大房企总计融资规模达到170亿元 。 分析 : 保障房融资成本低于一般地产融资 国泰君安分析 ,中期票据及私募债预计均不用经过证监会的审批 ,只需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即可 ,手续相对简单 ,在目前地产融资渠道受到严控 、连高成本的信托都陆续叫停的情况下难能可贵 。 市场预计 ,首开股份中票及私募债为3~5年期左右 ,发行利率接近基准利率或略有上浮。 有业内人士表示 ,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大约在15%~20% 。而8月1日 ,财政部代理发行了一笔226.6亿元的三年期地方债 ,票面年利率为4.07% 。由此可以估算 ,上述房企的票据融资成本远低于目前地产公司普遍的融资成本 ,且期限长 、更为稳定 。 警惕 : 以保障房资金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十二五期间 ,全国3600万套保障房需4.8万亿元资金 。为解决资金困难 ,6月份 ,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 ,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相关企业 ,通过发行企业债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 。这是继去年10月有关部门首次“松口”允许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发行债券 。 然而 ,低成本融来的资金能否完全用在保障房项目上 ? 继6月发布43亿融资计划之后 ,首开股份8月再次发布计划融资50亿元 。而其4月份对媒体公布 ,首开在建和拟建的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假设以建设成本4500元/平方米计,需要资金约54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 ,如果总计93亿元的融资计划能够获批 ,而首开的保障房计划没有相应扩大的话 ,将超出保障房建设资金39亿元 。而根据其公告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首开持有现金83亿元 ,比去年同期的151亿元减少了68亿元 。可见 ,93亿元的总融资规模不仅可以解决其保障房项目的资金困难 ,还可以缓解其他资金压力 。 5月31日 ,山西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行25亿元企业债 ,其中14.7亿元拟用于廉租房建设 ,10.3亿元拟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和市政建设。 监管层 : 同一城市只能有一家融资平台 进入8月份 ,全国公布的保障房建设进度突飞猛进 ,同时以保障房为名的融资计划也纷纷出炉 。在信贷紧缩 、房地产融资基本受挫的背景下 ,各路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转道保障房 ,其成败关键 ,不仅影响着保障房建设进程 ,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资金面 。会不会因此出现以保障房为名的顺风车 ,引起了业界和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 近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监会发出通知称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 、省会(首府)城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在同一个城市只能有一家融资平台公司承贷公共租赁住房贷款 。 记者了解到,广州拟允许符合条件的投融资主体申请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 ,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 链接 : 银监会按季监管平台贷 有消息称 ,银监会拟于6月至9月期间处理多达463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约合人民币29956亿元) 。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间新设立的公司 ,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 。同时 ,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 。 但银监会 、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均向《华夏时报》记者否认了上述方案 。但可以明确的是 ,要“以降旧控新为目标管理平台贷” 。北京银监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 “各银监局分别于4月末 、6月末 、9月末和12月末前 ,按季度将检查报告以省为单位汇总 ,统一报送银监会 。”北京市银监局相关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