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赁房离兰州有多远 ?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0-06-21 阅读量 :
月份甘肃省出台“甘十条”的楼市新政后 ,兰州楼市也在当月提交了一份成交量较为惨淡的答卷 :商品房销售471套 ,环比下降45.17% ;销售面积50188.48平方米 ,环比下降44.47% ,总体成交额延续4月份的下跌趋势 ,下跌幅度超过四成 。兰州楼市“观望情绪”的蔓延程度可见一斑 。
于是 ,有不少“观望者”采取了不买先租的方式来满足眼下的住房需求 。这种需求在兰州历史上最大的道路工程——南山路工程启动和兰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项目——庙滩子整体改造项目开工的双重背景下 ,又抬高了兰州租房市场的价格 。那些新生代城市居民 、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工作人员等“夹心层”们突然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居住困境” 。
“夹心层”被困“空白区”
记者了解到 ,2009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有85406人 ,省外甘肃籍毕业生回甘就业的有1.5万人 ,历年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有6.8万人 ,今年全省共计有16.8万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加上数量庞大且难以统计的外来务工人员 ,这个群体至少有几十万人。一方面他们买不起商品房 、够不上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条件 ,同时又挨不到廉租房的“边” 。另一方面 ,随着兰州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外来人口在兰州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而兰州目前的住房保障体系却将这个群体排除在外 。降不下来的生活成本与高不上去的工资 ,让他们顿感左右为难 。
观望者不买先租 ,庞大的拆迁群体的加入 ,使得兰州房屋市场的租赁价格迅速抬升 ,兰州房屋租赁市场淡季不淡 ,相反 ,出租房租金环比增长了1至2成 。商品房买不起 ,出租房价格高 ,“夹心层”们一时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居住困境” 。
“夹心层”难圆住房梦
记者从住建部门了解到 ,2009年全省廉租住房项目累计保障达到了12.58万户 、40.3万人 ,其中租赁补贴11.95万户 、实物配租3874户 、租金核减2494户 。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项目163项 、4.86万套 、232.23万平方米 ,其中已竣工44项 、7240套 、32.34万平方米 。争取落实国家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4.01亿元 ,比2008年增长了1.15倍。
另外 ,2009年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合作建房)施工面积达到495.22万平方米 ,6.1885万套 ,完成投资44.28亿元 。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和余额分别为351.22亿元和240.52亿元 ,公积金个人贷款余额70.53亿元 ,增长61.5% ,个贷率为29.32% ,全省累计向26.88万户职工发放了个人贷款129.26亿元 。
这些看似庞大的数字 ,其实只温暖了极少数“有条件”的人 。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 ;申请家庭属无房户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5%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这是目前兰州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 。
如果说经济适用房正在成为城市中低收入者购房的香饽饽 ,廉租房则在覆盖面上惠及了尽可能多的城市低收入人群 。然而 ,与本地市民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不同 ,那些同样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新生代城市居民 、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工作人员们 ,却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体系排除在外 ,享受不到这种惠民政策,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夹心层” 。
“新市民”呼唤公租房
甘肃省青联委员闫建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中 ,很大一部分人都处于中低收入水平 ,根本购买不起住房 ,同时他们又为兰州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 ,原先可以容纳大量流动人口的城中村 ,随着改造步伐的加快已使这个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居住危机” 。尽管目前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在不断发展完善 ,但仍然有许多这样的“夹心层”被处在这个体系的“空白区” ,这个群体的居住困境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
“有没有类似政府廉租房那样便宜的房子我们可以租呢 ?”采访中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于是 ,国内多个城市已步入策划实施的公租房制度 ,成了兰州“夹心层”们急切盼望的利好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