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5年稳增长力度将增大 去库存仍将是2015年的主旋律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02-28 阅读量 :
日前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7.4% ,未达到7.5%的增长目标 ,为2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显而易见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很大 ,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双重压力 。展望2015年 ,中国经济增长究竟会呈现什么走势?楼市又将会何去何从?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
市场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运行规律 ,这种市场规律看似复杂多变 ,但可以认识和掌握 。对于楼市走势 ,不能仅仅从市场本身的量价变动 、供求关系出发作出分析 ,这样非但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更难以揭开其真实面纱 。要研判楼市走势 ,需要首先认识房地产行业的本质 。房地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金融问题 ,无论是行业的供给端 ,还是行业的需求端 ,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
金融 ,即资金融通和货币流通 ,受货币政策影响最大;而货币政策走向又受宏观经济形势左右 。因此 ,认清宏观经济形势对于研判楼市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
2014年 ,我国GDP增速已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 ,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事实 ,并将作为新常态向未来延续 ,而国家层面也开始接受更低 、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速度 ,要求做到“调速不减势 ,量增质更优” 。不难预见 ,2015年 ,改革依然是重头戏 ,面临人口老龄化 、制造业产能高企 、基建遇资金瓶颈以及出口稳而不强的复杂局面 ,经济再下台阶几成定局 。2015年很可能会成为中国本轮经济下行的阶段性低点或谷底 ,官方需要警惕经济大幅放缓 ,从而可能引发失业和债务违约 。
在底线思维之下 ,预计2015年稳增长力度将增大 ,宽松货币政策是大势所趋 。2月4日 ,央行已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 、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如果今年一 、二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降息 、降准还可能会连续出现 。作为与金融密切相关的行业 ,楼市将从宽松货币政策中迎来利好 。
2014年 ,中国楼市步入深度调整期 ,市场下行趋势凸显 ,悲观情绪蔓延 ,除三亚外 ,二三线城市全部松绑限购 ,并频频出台救市措施 ,信贷环境也逐步宽松 。在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 ,加上房企为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大力促销 ,楼市在年底呈现出翘尾行情 ,成交量大幅走高 ,这无疑会提振人们对2015年的楼市预期 。
虽然宽松货币政策有望为今年的楼市带来利好,但不容忽略的是 ,房地产调整本身有一个周期 ,不会那么快触底反弹 ,楼市也将会和宏观经济一同延续下行趋势 。从库存量上来看 ,国家统计局数显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4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2亿平方米 ,同比增长26% ,创历史新高 。目前行业供过于求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去库存仍将是2015年的主旋律 。
就全国而言 ,现有库存量估计需要10-15个月才能消化完毕 ,但在不同城市之间去库存压力表现分化 ,少数二线城市库存高企 ,短期及中长期去化压力显著 。截至2014年12月 ,合肥 、南昌 、南京等城市出清周期在10个月及以下 ,去化速度较快 ,尤其是合肥 ,出清周期不足6个月;厦门 、杭州 、海口等城市出清周期则在15个月以下 ,这些城市短期库存去化压力不大;而呼和浩特 、大连 、天津 、北海、青岛等城市出清周期较长 ,超过20个月 ,短期库存去化压力较大 。
受制于限购政策对购房需求的抑制 ,一线城市整体市场平稳 。目前北上广三市的出清周期均在过去五年的均值之上 ,但仍在15个月的临界值上下 。截止2014年12月 ,上海商品住宅库存量为1327.47万平米 ,以月均成交93.59万平米计算 ,出清周期为14.18个月 。如果限购政策有所松动或货币信贷刺激力度进一步显著加大 ,一线城市庞大的潜在需求有望迅速释放消化库存 ,成交回升将会带动价格上行 。
综合来看 ,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并出现危机,房价适当波动 、成交量涨跌互现属于正常的市场表现 。2015年 ,国家将继续稳定住房消费 ,鼓励刚需与改善型买家入市 ,楼市行情即使不好也应该不会比2014年更差 ,我们有理由持谨慎乐观看法 。
2014年,楼市总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全年同比降幅近8% ,销售均价同比跌幅近5%。然而 ,不少房企却在这样不好的市场行情中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 ,原因何在?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些企业能够把握行业趋势 、清楚自己实力 ,且有着灵活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
2015年 ,在去库存的主旋律下 ,不同规模房企的竞争策略应有所不同 ,同一企业在不同城市的竞争策略也应该有所差异 。
就百亿甚至上千亿级别的品牌房企而言 ,经过多年深耕和积淀 ,它们都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 。随着这部分现有业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转变 ,如何更深入的挖掘其潜在的需求空间 、进一步开拓更多元 、更持续的盈利来源应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在产品销售方面 ,价格随行就市 、确保资金安全即可 。对于广大中小房企而言 ,应该未雨绸缪 ,继续坚持跑量的高周转策略 ,通过尽快回笼资金减轻企业资金面的压力 。
针对不同城市
,房企应谨慎制定进入或拿地推盘策略
。对合肥、南昌
、厦门等短期及中长期库存压力不大
,土地存量消化较快的城市
,未来预期乐观
,有机会可考虑布局
,但应注意防范部分热点城市“面粉”贵过“面包”为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对于天津
、福州等短期库存压力大
,中长期压力较小的城市
,房企应调节施工进度
,适当调整营销策略加快去库存;对中长期存在显著库存压力
,且短期库存去化压力同样较大的城市
,企业应减少拿地
,或将拿地目标向热点区域聚集
,随时关注市场形势
,适时调整拿地策略;对中长期存在库存压力
,但去化良好的城市
,适当控制拿地节奏
,减少企业长期库存压力
。